临床肺科杂志

中文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创刊时间:1996年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CN:34-1230/R
国际刊号:ISSN:1009-6663
电  话:0551-65502100
     18156515388
访问量:599287

论著

  • 铁蛋白/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DM/PM-ILD严重程度中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李建斌;彭一琳;陈丽明;吴锐;

    目的 探讨铁蛋白/淋巴细胞比值对皮肌炎/多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DM/PM-ILD)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皮肌炎/多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86例。根据HRCT和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国际共识声明将患者分为缓解组(n=29)和加重组(n=57)。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患者ROC曲线,确定FLPR对DM/PM-ILD严重程度的诊断能力。结果 加重组患者ESR、CRP、SF、LDH、LLR、SII和FLPR显著高于缓解组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得出,SF、LDH、低淋巴细胞、LLR、SII和FLPR是加重组DM/PM-I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FLPR曲线下面积为0.947,敏感度为0.649,特异度为1,界值为599。结论 铁蛋白/淋巴细胞比值是评估DM/PM-ILD患者严重程度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为DM/PM合并ILD患者提供了最佳的临界值,从而使诊断效率最大化。

    2024年03期 v.29 325-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1 ]
  • 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

    李叶青;王鹤;黄光伟;李世荣;胡岚;王超;齐文杰;

    目的 分析探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 PJ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以及诊治过程。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感染时间为肾移植术后8.5(6.0,18.0)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31例(占91.2%)、干咳14例(占41.2%)及喘憋13例(占38.2%);相关感染指标中(1,3)-β-D葡聚糖[147.7(60.0,258.7)pg/mL]、乳酸脱氢酶[(393.94±107.94) U/L]及C-反应蛋白[30.5(12.8,57.5)mg/L]明显升高,与出院时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学检查以痰耶氏肺孢子菌PCR检测为主,阳性率为56.7%,肺泡灌洗液(BALF)PCR、痰液、肺泡灌洗液及血液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acro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检测阳性率为100%;研究中有25例(占73.5%)患者使用标准剂量复方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Z)抗感染治疗,9例(占26.5%)病变相对严重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低剂量TMP-SMZ联合卡泊芬净,两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中共出现骨髓抑制12例(占35.3%)、Ⅰ型呼吸衰竭11例(占32.4%)、急性肾损伤9例(占26.5%)、急性肝损伤3例(占8.8%),两组间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439,1.000,0.386,0.549)。结论 可疑的临床及肺CT表现结合(1,3)-β-D葡聚糖的升高及痰耶氏肺孢子菌PCR检测有利于PJP的早期诊断,BALF的PCR及相关标本mNGS检测可协助提高诊断阳性率,标准剂量TMP-SMZ或低剂量联合卡泊芬净对PJP疗效值得肯定,但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合并症仍需关注。

    2024年03期 v.29 33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0 ]
  • 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再次急性加重的临床分析

    陈学昂;李云;王东昕;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1年再次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确诊为煤工尘肺合并慢阻肺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在出院后12个月调查其急性加重情况。并根据其是否急性加重分为对照组及急性加重组,并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 共入选220例患者,随访12个月82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随访12个月与煤工尘肺合并慢阻肺急性加重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病程、过去1年是否出现频繁急性加重、生存质量评分(CAT)、FVC及FEV_1、咳嗽、咳痰评分(P<0.05);过去1年出现频发急性加重(OR=3.932,95CI:1.931~8.008)、病程≥10年(OR=1.589,95CI:1.367~1.946)、CAT积分≥10分(OR=1.004,95CI:1.001~1.007)以及低FVC值(OR=0.626,95CI:0.398~0.985)是煤工尘肺合并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中若能够早识别影响煤工尘肺合并慢阻肺再次急性加重的因素并重视这些因素,有望能够减少煤工尘肺合并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2024年03期 v.29 33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2 ]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联合Wells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研究

    谢忠莲;唐铭;龚世维;陈蓉;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联合Wells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20例和非VTE组7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对全部患者进行Wells评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Hcy表达水平与Wells评分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Hcy检测联合Wells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VTE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非VTE组相比,VTE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Hcy水平以及Wells评分水平显著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Hcy表达水平与Well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91,P<0.05)。二者联合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VTE的AUC高于血清Hcy表达水平与Wells评分单独预测的AUC值(Z=5.303,P<0.001;Z=9.15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Wells评分为VT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发生VTE患者血清Hcy水平和Wells评分显著上升,二者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发生VTE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2024年03期 v.29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4 ]
  • 2017年至2021年淮安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蒋晓慧;卢亮;施佳;牛庆军;

    目的 探讨江苏淮安地区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MP感染的防控和诊治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呼吸道感染在淮安市淮安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血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MP-IgM抗体,分析并比较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MP的检出情况。结果 98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检出率为21.38%(2103/9836)。2017~2021年MP检出率分别为16.64%(310/1863)、25.30%(533/2107)、26.22%(521/1987)、19.60%(354/1806)、18.57%(385/2073),2018年和2019年MP阳性检出率较其他年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9,P<0.001)。女性患儿MP阳性检出率25.71%(1006/3913)高于男性患儿的18.52%(1097/5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30,P<0.001)。0~1岁、>1~3岁、>3~6岁和>6~16岁MP检出率分别为8.50%(325/3824)、23.48%(635/2704)、29.55%(651/2203)、44.52%(492/11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升高(χ~2=824.217,P<0.001)。春夏秋冬MP检出率依次为14.79%(330/2231)、31.14%(839/2694)、21.62%(624/2886)、15.31%(310/2025)。检出率最高的季节为夏季,其次为秋季,冬春两季检出率最低(χ~2=254.889,P<0.001)。五年间2018年春季和夏季分别为MP检出率最高和最低的季节。结论 淮安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MP检出率较高,不同年份的检出率存在波动。女性患儿的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感染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年龄越大MP检出率越高。夏季为淮安地区MP感染的高发季节。

    2024年03期 v.29 347-350+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引用频次:6 ]
  •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肺结核与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关联研究

    美合日班·买买提;买吾拉江·依马木;卢冬梅;郑彦玲;张学良;彭晓旺;

    目的 探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喀什地区疏附县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肺结核每周发病、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等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自变量AQI、PM_(2.5)与RH和CO、WS、NO_2与PM_(10)相互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外,其余自变量与因变量和各自变量之间均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C1、C2、C3和C4四个主成分并得出表达式。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截距在不同分位点均有统计学意义。主成分C1在0.3和0.6分位点以外的其他分位点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0.1、0.2、0.4、0.5、0.7、0.8和0.9分位点对肺结核发病有影响;主成分C2在0.1至0.6分位点P<0.05,表明在0.1~0.6分位点对肺结核发病有显著影响;主成分C3也在0.1至0.6分位点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0.1~0.6位点的自变量对肺结核发病有明显效应;主成分C4在0.1~0.9分位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主成分C4包含的因素对肺结核发病无明显效应。C1、C2、C3和C4四个主成分参数估计结果显示主成分C1系数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下降;主成分C2、C3系数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主成分C4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各主成分在不同分位点对肺结核发病产生不同的效应。结论 本文用主成分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湿度、CO、NO_2、O_3、PM_(2.5)、PM_(10)和SO_2等对肺结核发病均有影响。

    2024年03期 v.29 35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引用频次:1 ]
  • 平顶山地区某医院195例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发生与危险因素分析

    张文泽;荆小丽;吕红星;

    目的 探究平顶山地区某医院195例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发生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650例阳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利福平耐药情况,并根据是否利福平耐药分为对照组(利福平敏感,455例)、观察组(利福平耐药,195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 65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650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有195例利福平耐药患者,利福平耐药率为30.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症、抗结核治疗次数≥2次、自服药物、未按剂量服药、中断治疗、未知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为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的危险因素(OR=9.767、7.471、5.463、6.693、11.056、10.268,P均<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率为30.00%,有合并症、抗结核治疗次数≥2次、自服药物、未按剂量服药、中断治疗、未知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为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肺结核患者利福平耐药的风险。

    2024年03期 v.29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3 ]
  • 四川地区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信行调查

    谢芳晖;赵霞;万彬;姚蓉;郭周莉;梁丽;孟萌;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信行调查问卷”于2023年1月1日~3月31日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357例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认知得分(15.605±4.583)分、态度得分(17.543±5.887)分、行为得分(19.961±3.68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结核病防治认知与态度、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态度与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和有无基础病是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其中婚姻状况是结核病防治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民族及是否与患者共卧室是结核病防治相关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认知水平偏低、态度欠积极、行为不理想,建议重视其健康教育,并根据居住地、有无基础病、婚姻状况、民族、是否与患者共卧室等相关因素开展精细化管理。

    2024年03期 v.29 362-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 ]
  •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肺癌大鼠血小板凝聚、EGFR-STAT3信号通路及抑瘤作用研究

    杨菊菊;詹莉琼;崔伟建;任中海;

    目的 探究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肺癌大鼠血小板凝聚、EGFR-STAT3信号通路及抑瘤作用。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盐酸安罗替尼组、多西他赛组、联合组,平均10只/组,除健康组外其余均建立肺癌模型,建模后健康组与模型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多西他赛组在大鼠静脉注射多西他赛0.3mg/kg。盐酸安罗替尼组采用盐酸安罗替尼1.2 mg·kg~(-1)·d~(-1)灌胃干预,联合组予以静脉注射0.3mg·kg~(-1)·d~(-1)多西他赛注射液同时盐酸安罗替尼1.2 mg·kg~(-1)·d~(-1)灌胃,干预30d。采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对血小板凝聚率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对比肿瘤体积变化,免疫印迹及PCR分别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及mRNA。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肿瘤体积、肺组织中EGFR、STAT3蛋白及mRNA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安罗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血小板聚集率、肿瘤体积、肺组织中EGFR、STAT3蛋白及mRNA均显著降低(P<0.05);与盐酸安罗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比较,联合组血小板聚集率、肿瘤体积、肺组织中EGFR、STAT3蛋白及mRN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在肺癌的治疗中对改善血小板凝聚、调节EGFR-STAT3信号通路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积极效用。

    2024年03期 v.29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引用频次:1 ]
  • miR-26b-5p靶向VEGF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柳鑫;姜晓丽;马雪梅;

    目的 探讨miR-26b-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通过qPCR检测BEAS-2B和A549细胞中miR-26b-5p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EAS-2B和A549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VEGF与miR-26b-5p的靶向关系。使用脂质体法将NC-mimic和miR-26b-5p-mimic转染A549细胞,通过CCK8法、EDU实验检测miR-26b-5p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26b-5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对E-cadherin、Vimentin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BEAS-2B细胞相比,在A549细胞中,miR-26b-5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NC-mimic组相比,miR-26b-5p-mimic组在24h、48h以及72h时细胞吸光值显著减少(P<0.05),24h划痕距离显著增加(P<0.05),24h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Vimentin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 过表达miR-26b-5p可以通过靶向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4年03期 v.29 375-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引用频次:3 ]
  • 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黄玉夏;李丽;黄晓蔚;梁蔚繁;杨艺;梁清君;

    目的 分析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emoglobin-to-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atio, HRR)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究HRR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等。根据外周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计算患者的HRR水平,并以中位数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水平HRR组与低水平HRR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究HRR变化与NSCLC患者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Cox相乘交互作用分析HRR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NSCLC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并绘制相应的生存曲线。结果 NSCLC患者的HRR水平与其性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此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在男性患者中,HRR呈低水平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高水平者的3.171倍(95%CI:1.924~6.015,P=0.002)。在女性患者中,不同HRR水平的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RR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NSCLC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男性NSCLC患者的预后受到HRR影响程度高于女性,在使用HRR作为预后预测因子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2024年03期 v.29 38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1 ]
  • 肺癌组织中ERO1L、TNFRSF4的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关系

    戚新新;苗丽君;李晓萍;黄凤祥;

    目的 探究肺癌组织中内质网氧化物蛋白(ERO1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4(TNFRSF4)的表达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因子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肺癌患者,收集术中留取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检测ERO1L和TNFRSF4的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O1L和TNFRSF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RO1L、TNFRSF4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肺癌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癌组织中ERO1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NFRSF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ERO1L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NFRSF4蛋白高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ERO1L蛋白高表达组患者CD3~+、CD4~+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IL-1β、IL-6、TNF-α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TNFRSF4蛋白高表达组患者CD3~+、CD4~+显著高于低表达组,IL-1β、IL-6、TNF-α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ERO1L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χ~2=6.100,P=0.014),TNFRSF4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Log rankχ~2=11.296,P=0.001)。肺癌组织的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ERO1L高表达、TNFRSF4低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组织中ERO1L、TNFRSF4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以及预后具有一定关系。

    2024年03期 v.29 386-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引用频次:2 ]
  • LncRNA CDC6通过抑制c-Myc表达调节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

    张燕;张红蕊;孟丹丹;弋振营;李宁;徐志巧;

    目的 探讨LncRNA CDC6(CDC6)对肺癌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肺癌组织和细胞中CDC6和c-Myc的mRNA水平,并分析CDC6和c-Myc mRNA水平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随后,通过CDC6-siRNA和pcDNA-CDC6转染,或CDC6-siRNA和pcDNA-c-Myc共转染肺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凋亡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LncRNA CDC6在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CDC6和c-Myc mRNA水平与肺癌的病理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沉默CDC6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增殖相关蛋白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P<0.05)。过表达CDC6促进肺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上调增殖相关蛋白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Bax水平,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P<0.05)。过表达c-Myc逆转了沉默CDC6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 LncRNA CDC6通过调控c-Myc促进EMT过程及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

    2024年03期 v.29 392-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引用频次:2 ]
  • 和厚朴酚对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尹波;黄海;刘勇;张金红;李俊;吴沣;

    目的 探究和厚朴酚对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和厚朴酚(0、10、20、30、40、50μmol/L)联合5 nmol/L紫杉醇处理紫杉醇耐药的肺癌细胞(A549/Taxol),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试验浓度。再将A450/Taxol细胞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和厚朴酚+紫杉醇组和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Jagged1/FC)组,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相关蛋白及Notc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5 nmol/L紫杉醇与20、30、40、50μmol/L和厚朴酚联用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其中30μmol/L和厚朴酚抑制效果最佳,选用此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紫杉醇组比较,和厚朴酚+紫杉醇组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Myc、Cyclin D1、N-cadherin、Vimentin、Notch1、Jagged1和Hes1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但加入Jagged1/FC后可逆转上述作用(P<0.05)。结论 和厚朴酚对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具有逆转作用,可增强紫杉醇对A549/Taxol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可能与阻滞Notch信号通路有关。

    2024年03期 v.29 399-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4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状态与SRC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左淑润;杭文璐;薄芸;孔丽萍;李海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状态与SRC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证实了miR-203启动子DNA甲基化可能参与SRC的表达调控。方法 收集45例经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miR-20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并通过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进行确认,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miR-203的表达丰度,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IHC)研究SRC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03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与miR-203、SRC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miR-203甲基化率为66.67%(30/4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4.44%(11/45),与miR-203表达呈负相关(r_s=-0.615,P<0.05),而与SR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703,P<0.01),与肿瘤大小、浸润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203启动子DNA发生了高甲基化,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上调SRC蛋白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增殖。

    2024年03期 v.29 405-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引用频次:1 ]
  • 吡格列酮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对肺癌A549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

    张一思;孙静;张凡;李莉蓉;刘秀丽;

    目的 探究吡格列酮(PIO)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肺癌A549细胞顺铂(C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将肺癌CDDP耐药细胞A549/CDDP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PIO组(10μmol/L PIO)、CDDP组(10μg/mL CDDP)、CDDP+低浓度PIO组(CDDP+L-PIO组,10μg/mL CDDP+5μmol/L PIO)、CDDP+高浓度PIO组(CDDP+H-PIO组,10μg/mL CDDP+10μmol/L PIO)和CDDP+高浓度PIO组+AMPK激活剂AICAR组(CDDP+H-PIO+AICAR组,10μg/mL CDDP+10μmol/L PIO+20 mmol/L AICAR)。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MPK/mTOR通路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PIO组A549/CDDP细胞OD_(450)值(48 h、72 h)、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AMPK磷酸化水平、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mTOR磷酸化水平、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CDDP组相比,CDDP+L-PIO组、CDDP+H-PIO组A549细胞OD_(450)值(48 h、72 h)、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AMPK磷酸化水平、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mTOR磷酸化水平、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AICAR减弱了PIO对肺癌CDDP耐药A549细胞CDDP敏感性的增强作用。结论 PIO可能通过抑制AMPK的活化,激活mTOR,增强肺癌A549/CDDP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2024年03期 v.29 411-416+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引用频次:1 ]
  • ITGB1和CANT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白兰;张锦;陈思宇;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ITGB1)和钙激活核苷酸酶1(CANT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78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距离癌组织3cm处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表达情况;肺癌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肺癌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肺癌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_s=0.507,P<0.001)。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51.28%(40/78)。肺癌组织中ITGB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15/48,31.25%)低于ITGB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25/30,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6,P<0.001);肺癌组织中CANT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16/50,32.00%)低于CANT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24/28,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3,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织低分化、TNM分期处于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ITGB1蛋白阳性表达、CANT1蛋白阳性表达是肺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ITGB1、CANT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ITGB1、CANT1蛋白表达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

    2024年03期 v.29 417-42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引用频次:1 ]

综述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顾书君;王馨雨;温敬利;张藜夕;李伟;齐栩;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主要是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PTE)患者的远期严重并发症。目前CTEPH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漏误诊和延迟诊断在临床常见,长期病程可因持续或进行性血流动力学和功能损害而复杂化,造成严重的医疗、社会和经济后果。本文回顾目前有关CTEPH危险因素的文献,从患者特异性因素、APTE特征相关因素和APTE治疗相关因素角度进行总结,帮助临床医师快速识别APTE后CTEPH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及时干预,以降低CTEPH发生率,推动CTEPH防治管理工作的发展。

    2024年03期 v.29 42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1 ]
  • miRNA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武兴东;岳红梅;朱浩斌;刘苗苗;李雅亭;许金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慢性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碎片化改变为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卒中等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守护血管健康的门户,其功能障碍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因此,早期准确识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对其进行干预,将有希望能够降低心血管风险。众所周知,炎症和氧化应激作为OS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各种途径损害血管内皮,最终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可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OS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分子机制的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miRNA可通过调控靶基因参与胚胎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途径,与OS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在OSA及其相关并发症中的差异性表达,使其有望用于OSA及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有望作为OSA早期诊断、治疗的参考指标。然而,miRNA与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正常血管内皮功能、内皮功能障碍及评价方法、miRNA与OSA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OSA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及潜在的治疗方式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

    2024年03期 v.29 428-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4 ]
  • 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刘佳林;张皓;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为其主要病理类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发展,医学影像中所包含的高维度特征信息作为生物标志物为术前无创评估肿瘤免疫信息、评估肿瘤异质性、预测免疫治疗反应及预后、预测及鉴别不良反应等方面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信息,从而实现精准选择免疫治疗受众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上述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24年03期 v.29 434-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5 ]
  • 肠道菌群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h17/Treg失衡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思怡;巩健男;李建强;

    免疫因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肠作为与肺同源的器官,其代谢产物及其他信号分子能够通过血液及淋巴管循环迁移至肺,进而发挥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影响肺部免疫平衡从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肠-肺轴”这一结构基础,就肠道菌群参与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Th17/Treg免疫失衡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3期 v.29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5 ]
  • 呼吸性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乔晓笑;王银萍;王露佳;韩婷;闫楹楹;

    因增龄、肌少症及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呼吸肌易出现呼吸性肌少症,从而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本文就呼吸性肌少症的定义、相关因素、诊断评估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呼吸性肌少症的认知,为呼吸性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3期 v.29 44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引用频次:3 ]
  • 食道压监测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研究进展

    张波;黄美霞;童晨;曾红美;李玲玲;

    食道压监测通过测量食道压作为胸腔压的替代指标,进而衍生出跨肺压、吸气努力、呼吸做功等呼吸力学参数,在机械通气患者PEEP滴定、保护性肺通气、监测人机同步性及指导呼吸机撤离等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能够指导无创正压通气和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正确实施。然而,食道压监测受导管置入、气囊填充、数据解读等技术性要求限制,使该技术不能常规在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食道压监测技术方法及应用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2024年03期 v.29 448-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0 ]
  • 非小细胞肺癌少见驱动基因及相应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周飞;杨晓坤;艾霏儿;汪成洋;蒋洁智;毕清;

    近几年,随着肿瘤精准医学研究的持续进展,一系列肺癌相关致癌驱动基因相继被明确,全球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携带相应驱动基因NSCLC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因此肺癌的分型由简单的组织病理学分类,细化为以相关致病基因为主的分子分型,治疗也从传统的细胞毒性治疗渐渐转化为以分子分型为主的个性化精准靶向治疗,避免了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损伤。现对NSCLC中少见的六类驱动基因及其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年03期 v.29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6 ]
  • 褪黑素在预防和治疗肺癌中的辅助作用

    刘苗苗;岳红梅;许金回;李雅亭;武兴东;朱浩斌;

    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不单局限于手术和放化疗,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有靶向或免疫治疗。然而这些疗法的耐药性及耐受性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找到其他替代或辅助治疗方案是必需的。褪黑素是由耶鲁大学的Aaron Lerner及其同事于1958年发现的一种吲哚衍生物,是一种天然的神经递质。研究已证实褪黑素除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外还可以抗肿瘤,是一种有前途的肿瘤治疗辅助剂。本文就褪黑素在预防和治疗肺癌中的辅助作用进行综述。

    2024年03期 v.29 457-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引用频次:2 ]
  • 慢阻肺合并肺癌及其发病机制与肺部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杨晨晨;车春莉;

    肺癌(lung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资料显示肺癌病人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史,慢阻肺几乎影响着全世界45%~63%的肺癌患者。研究表明慢阻肺可通过影响肺部微生物组而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针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肺部微生物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肺部微生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2024年03期 v.29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3 ]
  • 赖氨酰氧化酶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相关性研究

    文浩;成孟瑜;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包括血管收缩、细胞增殖、血小板聚集等多种因素。赖氨酰氧化酶蛋白家族(Lysyl Oxidase Family, LOS)是一类铜依赖的胺氧化酶,以细胞外蛋白,尤其是弹性蛋白及胶原蛋白为底物,可以催化外源性赖氨酸和内源性赖氨酸的氧化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赖氨酰氧化酶在PH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LOS在PH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指出LOS可能是PH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2024年03期 v.29 466-469+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1 ]

病例报告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肺骨水泥栓塞1例

    郑圣安;郑丰裕;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因可较快缓解疼痛、强化椎体、稳定骨折,已成为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常用的微创技术。尽管PVP相对安全,但术后骨水泥渗漏导致肺骨水泥栓塞(pulmonary cement embolism, PCE)却是一种严重、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并发症,

    2024年03期 v.29 470-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引用频次:0 ]
  • 原发性肺血管肉瘤1例

    张文;于歆;王一民;

    <正>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1-2])。 肺血管肉瘤多为继发性肿瘤,而原发性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rimary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PPA)极为罕见~([3])。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见咳嗽、咳血、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PPA 发病年龄多在40岁及以上,青少年发病少,男性相对多见,复发和转移率高,预后较差。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24年03期 v.29 47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引用频次:0 ]
  • 体外膜氧合联合oXiris-CRRT、俯卧位通气支持救治氯硅烷吸入性中毒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症患者1例报告

    王睿;任禹澄;李颖;通耀威;周旺涛;邓雪飞;宋云林;

    <正>氯硅烷在工业上多用作单晶硅、多晶硅原料、硅酮化合物制造等,其可与水结合生成硅酸和氯化氢(为剧烈刺激性气体), 接触后会对人体的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吸入呼吸道后,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炎性改变,轻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肺炎、肺泡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2024年03期 v.29 479-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2 ]
  • 生物组织胶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1例

    范伟;闫卓卓;李奋强;苏东君;李更相;彭玉星;党磊;王文辉;

    <正>咯血是15%的肺部疾病的主诉,90%的出血来源为支气管动脉,生理无效腔(约150mL)作为咯血的可缓冲体积,当超过该限度时极易发生窒息而死亡,当咯血量超过100mL/24h应该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紧急止血,栓塞剂是手术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生物组织胶作为液体栓塞剂可在急性出血中有效发挥止血作用。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支气管动脉出血直接漏至气道使用生物组织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病例,旨在提高对大咯血的紧急处理认识。

    2024年03期 v.29 483-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0 ]
  • 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曲霉球1例并文献复习

    魏明莉;何森;毕煜玲;曾令军;

    <正>支气管内曲霉球(endobronchial aspergilloma,EBA)是一种罕见的曲霉感染,而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曲霉球感染更是极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曲霉球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咳嗽2月余”于2020年6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月余因受凉后出现咳嗽,间断痰中带血,呈暗红色血丝痰,咳嗽后稍感气促,无畏寒、发热,无咽痛、鼻塞,

    2024年03期 v.29 48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0 ]

  • 欢迎订阅2024年《临床肺科杂志》

    <正>本刊为月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全年12册,编辑部优惠作者与读者,优惠价:每册16元,全年192元,邮购请汇款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72号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区3号楼三楼《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邮编:230022。电话:0551-65502100

    2024年03期 v.29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