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中文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创刊时间:1996年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CN:34-1230/R
国际刊号:ISSN:1009-6663
电  话:0551-65502100
核心期刊,欢迎投稿。
访问量:521469

论著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MAIT细胞IFN-γ免疫应答特征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

    曹志红;蒋静;俞珊;杨秉芬;刘艳华;安红娟;王若;翟斐;程小星;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MAIT细胞IFN-γ免疫应答特征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1份结核性胸腔积液PFMCs,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裂解液刺激后收集细胞,进行流式抗体染色。另外有17例患者重复收集胸水,10例治疗效果好,胸水吸收,另7例无明显治疗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IFN-γ~+ MAIT细胞比例。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CD8~+T细胞亚群中MAIT细胞对结核抗原应答生成的IFN-γ比例为(30.49±3.23)%。男女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的IFN-γ~+ MAIT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痰涂片/培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IFN-γ~+ MAIT细胞比例分别为(53.44±5.48)%和(33.98±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治疗后IFN-γ~+ MAIT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例分别为(34.3±3.69)%和(49.9±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IFN-γ~+ MAIT细胞比例也有所上升,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AIT细胞通过生成细胞因子IFN-γ而在局部抗结核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5期 v.24 777-78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引用频次:6 ]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s中INHBA基因的表达

    杨秉芬;翟斐;安红娟;曹志红;王若;程小星;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抑制素βA亚基(inhibin, beta A, INHBA)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然后用TRIzol提取细胞RNA,逆转成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INHBA的表达。结果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体裂解液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的多肽,显著性提高PBMCs中INHBA基因的表达,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019和0.0013;在无抗原刺激的情况下,活动性肺结核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别(P=0.52);当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体裂解液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的多肽刺激PBMCs,INHBA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的表达显著性的高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P值分别为0.016和0.010。结论 INHBA在结核抗原刺激后在PBMCs表达显著性升高,且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可能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志物。

    2019年05期 v.24 78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引用频次:2 ]
  •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特点的观察

    李菁;俞斐;陈杰;宋克玉;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与老年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相关性,为临床上结核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120例,为MDR-TB组,老年药物敏感性结核患者80例,为敏感肺结核组,健康的体检对象80例,为对照组,中青年MDR-TB患者80例,为中青MDR-TB组,选取时间2015年5月-2017年5月。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CD4~+和CD8~+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比较老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血清学与老年药敏结核病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CD3~+分子的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结核组CD4~+、CD4~+/CD8~+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CD8~+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结核组与敏感肺结核组CD4~+、CD8~+、CD4~+/CD8~+百分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DR-TB组CD4~+、CD4~+/CD8~+百分比显著低于中青年组MDR-TB组,CD8~+百分比显著高于中青年组MDR-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结核组IFN-γ、IL-2显著低于对照组,IL-4、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TB组与敏感肺结核组及中青年组MDR-TB组IFN-γ、IL-2、IL-4、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结核组Ig G、Ig M、Ig 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R-TB组与敏感肺结核组及中青年组MDR-TB组Ig G、Ig M、Ig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老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较老年敏感结核病患者及中青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更加明显。

    2019年05期 v.24 786-78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引用频次:15 ]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毅;赵卉;刘云峰;陈玲玉;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142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下肢深静脉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有56例发生肺栓塞,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合并存在外伤手术史(OR=4.36,95%CI 1.38-13.82,P=0.01);冠心病(OR=17.41,95%CI 3.49-86.90,P<0.01);高血压(OR=26.69,95%CI 6.68-106.62,P<0.01);心脏瓣膜病(OR=4.00,95%CI 1.01-15.83,P=0.04);慢性肺部疾病(OR=2.57,95%CI 0.51-12.92,P=0.03);恶性肿瘤病史(OR=7.38,95%CI 0.90-60.22,P=0.04);D-D(OR=1.10,95%CI 0.99-1.11,P=0.02)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通过t检验,发现Wells评分(t=-10.84,P<0.01)升高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合并外伤手术史、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病史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D、Wells评分升高是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2019年05期 v.24 790-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引用频次:33 ]
  • 使用阿米卡星或依替米星的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楚亚萍;崔玉娟;屠春林;

    目的调查使用阿米卡星(Amk)、依替米星(Eti)的老年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促进老年患者合理使用这类药物。方法采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4家医院呼吸科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老年住院患者资料并分析。结果共纳入628例患者,其中男356例(56.69%),女272例(43.31%),平均(73.25±4.95)岁,Amk使用方案主要是0.4 QD(61.11%),Eti为0.2 QD(40.33%)。常联合β-内酰胺类药(62.42%)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50.16%)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59%),总有效率为82.32%(517/628),总肾功能损害率为2.23%(14/628)。Amk有效率为84.18%(394/468),肾损害率为1.92%(9/468)。Eti则分别为76.87%(123/160),3.13%(5/1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疗程>5天,合并使用呋塞米,合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给药频次为肾功能损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疗程>5天(OR=12.439;95%CI:3.315-46.670;P<0.05),合并使用呋塞米(OR=4.939;95%CI:1.227-19.872;P<0.05),合并使用ACEI/ARB(OR=8.656;95%CI:2.199-34.089;P<0.05)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尤其是≥80岁的高龄老人。疗程>5天,合并使用呋塞米或ACEI/ARB时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增加。

    2019年05期 v.24 794-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引用频次:5 ]
  • 早期短程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黄斐斐;陈丽华;李凡;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老年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肺康复治疗和单纯常规治疗,比较出院1年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COPD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6MWD)和1年内再入院次数。结果对照组、干预组分别有42、3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间肺功能、mMRC分级、CAT评分、6MW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1年内因AECOPD再入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短程肺康复干预能减少AECOPD患者1年内的再入院次数。

    2019年05期 v.24 799-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引用频次:7 ]
  • 支气管哮喘患者ICAM-1、EOS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吴思仿;周丽芹;吴峰;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行肺功能检查者400例,其中支气管哮喘病例65例,纳入哮喘组,肺部病变者300例,纳入非哮喘组,健康体检者3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诱导ICAM-1、血清中EOS水平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流速值(PEF)、用力肺活量(FVC)],比较不同症状严重程度哮喘患者血清ICAM-1、EOS、肺功能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哮喘组ICAM-1、EOS水平高于非哮喘组、对照组(P<0.05);哮喘组MVV/预计值、FEV_1、PEF、FVC明显低于非哮喘组、对照组(P<0.05);重度哮喘者ICAM-1、EOS水平高于轻、中度者,而MVV/预计值、FEV_1、PEF、FVC低于轻、中度者,轻、中度哮喘者MVV/预计值、FEV_1、FVC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CAM-1、EOS水平与FEV_1、FVC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ICAM-1、EOS水平与其症状严重程度及肺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对临床诊治有一定价值。

    2019年05期 v.24 80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引用频次:38 ]
  • 体外膜氧合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黄家胜;付英转;许蓉;罗倩;闵捷;谢本艳;

    目的研究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6例肺部感染后ARDS患者,所有患者先采用抗感染、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支持等常规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此基础上使用ECMO治疗,其中ECMO治疗46例,设为观察组,常规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代谢指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病原菌清除率以及炎症渗出面积。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SaO_2显著上升、PaCO_2显著降低,(P<0.05);氧输送(DO_2)、氧摄取率(ERO_2)、氧耗量(VO_2)均显著增加,血乳酸(La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数(CI)显著增加,肺动脉压(PCWP)、心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渗出面积减少率、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炎症侵及肺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MO能迅速纠正肺部感染后ARDS的低氧血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氧代谢稳定,为肺部感染的针对性治疗创造时间。

    2019年05期 v.24 807-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引用频次:2 ]
  • 高流量氧驱动口咽喷雾联合鼻腔滴注利多卡因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谢甜;吴海洪;毛健;黄奕江;

    目的观察及评价高流量氧驱动口咽喷雾联合鼻腔滴注利多卡因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5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8L/min氧流量驱动下,喷雾麻醉口咽部联合鼻腔内滴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麻醉效果、术中追加麻药量、不同时点患者心率、血压、SpO_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47)、VAS(P<0.001)、术中追加麻药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各时点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以上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流量氧口咽喷雾联合经鼻腔滴注利多卡因,较之雾化吸入法可提高表面麻醉效果,改善患者感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9年05期 v.24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引用频次:4 ]
  • 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王华;许志有;林鲁飞;张余转;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124例RDS新生儿。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观察组:HHFNC+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氧合指数、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氧合指数和PaO_2为352.34±45.17和86.52±11.43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08±41.34和77.48±9.62mmHg(P<0.05),观察组PaCO_2为30.87±4.3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7±5.63mmHg(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45/62)(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为83.15±10.34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6±12.17 h(P<0.05)。观察组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率为6.5%(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P<0.05),观察组治疗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1.3%(7/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15/62)(P<0.05)。观察组鼻部损伤和腹胀发生率为3.2%(2/62)和8.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11/62)和19.4%(12/62)(P<0.05)。结论 HHFNC治疗新生儿RDS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可显著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2019年05期 v.24 81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引用频次:24 ]
  • 氨溴索对AECOPD合并呼衰患者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龚伟峰;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旨在分析其治疗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等。结果观察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t=2.118,P=0.032,t=15.133,P<0.001,t=10.398,P<0.001,t=9.285,P<0.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t=11.321,P<0.001,t=5.610,P=0.011,t=8.742,P=0.002);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t=9.011,P<0.001,t=7.687,P=0.005,t=6.616,P=0.008)。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可能与抵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2019年05期 v.24 818-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引用频次:11 ]
  • N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性酸中毒失败相关因素分析

    范小玉;李秀;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呼吸酸性中毒(PH<7.25)疗效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NPP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N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性酸中毒(PH<7.25)患者90例,按照转归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比较两者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①共收集90例病人,68例(75.6%)NPPV成功,22例(24.4%)NPPV失败。②NPPV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 II评分),及NPPV治疗2-4h PaCO_2值、GCS,成功组与失败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PPV治疗2-4h后GCS评分(OR=0.451,95%CI 0.221-0.923)和NPPV治疗2-4h后PaCO_2值(OR=1.054,95%CI=1.012-1.098)。结论 N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性酸中毒失败的可能因素为NPPV治疗2-4h后低GCS评分和高PaCO_2值。

    2019年05期 v.24 822-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引用频次:8 ]
  • 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D40L、VCAM-1表达变化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关系研究

    唐国英;张连花;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D40L、VCAM-1表达变化与其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非重症肺炎(32例)和重症肺炎(28例),同时选择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D40配体(CD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T细胞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CD40L、VCAM-1、炎症因子、T细胞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CD40L、VCAM-1水平(2.65±0.82 ng/mL、609.27±193.38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2.18±0.69 ng/mL、452.56±112.53 ng/mL)(P<0.05);非重症肺炎组患儿的CD40L、VCAM-1水平(2.54±0.66 ng/mL、582.56±134.72 ng/mL)显著低于重症肺炎组患儿(2.82±0.85 ng/mL、641.83±207.95 ng/mL)(P<0.05);非重症肺炎组患儿的CD4~+、CD8~+、CD4~+/CD8~+水平显著高于重症肺炎组患儿(P<0.05);非重症肺炎组患儿的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低于重症肺炎组患者(P<0.05);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D40L与VCAM-1水平表达呈正相关(r=0.633,P<0.05)。结论儿童细菌性肺炎患儿的血清CD40L、VCAM-1水平会显著上升,其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病情越严重,CD40L、VCAM-1水平越高,检查患儿CD40L、VCAM-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转归情况。

    2019年05期 v.24 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引用频次:15 ]
  • 姜黄素通过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尹正海;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NF-κBp65与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周龄4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将分为以下四组:Control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OVA致敏)、姜黄素低剂量组(OVA致敏+姜黄素100mg/kg)和姜黄素高剂量组(OVA致敏+姜黄素200mg/kg),每组10只。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细胞行Diff-quik染色后计算细胞总数和各分组的细胞数;左肺组织切片进行HE病理学染色观察其炎症细胞的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联合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过敏性炎症介质进行初步评估,并且检测肺组织细胞核中NF-κBp65、磷酸化p38MAPK(p-p38 MAPK)的表达及致炎因子如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 CUR1组与CUR2组大鼠BALF中多种炎性细胞数、IL-4、IL-5、IFN-γ含量以及NF-κBp65核转位与磷酸化MAPK水平明显降低,浸润的炎性细胞计数减少,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哮喘模型组显著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抑制p38MAPK、NF-κBp65和阻断IL-5、IL-13炎症因子,且与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有密切的关系。

    2019年05期 v.24 83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引用频次:17 ]
  •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检测在小儿大叶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张世坤;赵轲;

    目的分析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在小儿大叶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患儿20例,患儿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组儿童血清TNF-α、IL-6、IL-8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轻度组和重度组在TNF-α、IL-6、IL-8和IL-10的检测水平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重症组的TNF-α、IL-6、IL-8和IL-10水平也要高于轻度组。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的检测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9年05期 v.24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引用频次:17 ]
  • 辛伐他汀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来抑制慢阻肺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

    林德华;王成枫;余养生;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对慢阻肺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OPD组、辛伐他汀治疗组(EXP组)。采用熏烟法制备COPD模型。从建模第61d起,EXP组每隔一天以1mg/kg的剂量腹腔内注射辛伐他汀,直到第90d。健康组和COP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建模完成后,检查峰值吸气流量(PIF)和峰值呼气流量(PEF)评估小鼠肺功能。处死后,采用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进行CD~+_4T细胞亚群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otch1/2/3/4,Hes1/5和Hey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B)进行检测Notch1/2/3/4,Hes1/5和Hey1蛋白表达,ELISA方法进行检测血清INF-γ, IL-4, IL-17,和IL-10浓度。结果 COPD组PIF和P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XP组PIF和PEF显著高于COPD组。COPD组小鼠肺组织发生病理损伤,EXP组病理损伤有改善。与健康组相比,COPD组Th1和Th17相对于总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加,而Th2和Treg相对于总T细胞的比例均降低,且Th1/Th2和Th17/Treg比值显著增加。EXP组使这些改变恢复平衡。COPD组小鼠T细胞Notch1/2/3/4受体、Hes1/5和Hey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与COPD组相比,EXP组Notch1/2/3/4受体、Hes1/5和Hey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健康组相比,COPD组血清INF-γ和IL-17的分泌显著增加,血清IL-4和IL-10的分泌显著降低。与COPD组相比,EXP组血清INF-γ和IL-17的分泌显著降低,血清IL-4和IL-10的分泌显著增加。上述变化在EXP组和健康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改善COPD小鼠的肺部功能,且改善COPD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且辛伐他汀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来调节COPD免疫紊乱和炎症反应。

    2019年05期 v.24 839-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引用频次:12 ]
  • 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痰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周飞;丁震;李秀;

    目的了解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痰培养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7年10月HAP患者痰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调查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对所获数据采用SAS 9.4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HAP患者有1266人采集了痰标本,其中669人痰培养阳性,外科手术、抗菌药物大量使用、营养不良和有创机械通气是痰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HAP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离率在2011-2014年呈逐年上升,近三年有所回落,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分离率在2013-201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检出率为59.1%,产ESBLs肠杆菌科的总检出率为16.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科细菌的总检出率为13.7%。结论成人HAP患者痰培养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检出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CRAB近三年略有下降,CRPA逐年下降,需要进一步监测。

    2019年05期 v.24 845-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引用频次:3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研究

    王永丽;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0例并发PAH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PAH者45例纳入对照组A,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肺功能正常者30例纳入对照组B;对比三组血清VEGF、bFGF、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比较不同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稳定期)、不同COPD并PAH患者(依据PASP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的血清VEGF、bFGF水平及PASP,分析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及PASP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A、对照组B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中,急性期血清VEGF、bFGF水平、PASP高于缓解期、稳定期(P<0.05),缓解期、稳定期血清VEGF、bFGF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PD并PAH患者中,PASP重度升高者血清VEGF、bFGF水平低于PASP轻度、中度升高者(P<0.05);单纯COPD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而COPD并PAH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H存在密切关系,在COPD并PAH患者中,随PASP升高,VEGF、bFGF有下降趋势。

    2019年05期 v.24 849-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引用频次:20 ]
  • 不同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尘螨过敏哮喘患儿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马萍萍;宋文涛;马卫东;郑丽丽;

    目的探讨SCIT和SLIT疗法对尘螨过敏哮喘患儿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尘螨过敏哮喘患儿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IT组(75例)和SLIT组(75例),在激素应用基础上分别给予SCIT与SLIT方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夜间症状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NO、IL-4、IL-10、IL-17、IFN-γ、Th17及Tre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CIT组治疗后sIgG4水平显著高于SLIT组、治疗前(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T和SLIT疗法用于尘螨过敏哮喘患儿治疗可获得相近临床受益,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当;同时两者作用机制均与降低气道炎症反应水平和纠正免疫平衡紊乱有关;但SLIT方案应用后并未增加IgG4水平,这一现象有待更深入研究证实。

    2019年05期 v.24 85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引用频次:7 ]
  • 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李荣凯;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采取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8例,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大剂量组A组(38例)与中剂量组B组(30例),大剂量组给予100mg剂量替加环素治疗(1次/12h),中剂量组给予50mg剂量替加环素治疗(1次/12h),比较两组病情变化及观察各项指标,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痰细菌培养检查出病原菌共78株;大剂量组临床疗效治愈率与病菌清除率较中剂量组佳;(P<0.05)大剂量替加环素可促进VAP患者临床治愈率,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可增加VAP患者的治愈率,大剂量替加环素可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

    2019年05期 v.24 85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引用频次:4 ]
  • 真菌感染与AECOPD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林亚兰;陈云峰;

    目的探讨真菌与AECOPD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ECOPD)住院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痰真菌培养结果分为阴性患者(40例A组)与阳性患者(38例B组),分析AECOPD发病及加重与真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78例AECOPD患者,均采用抗生素、化痰、止咳及各种对症支持及少量喷雾化激素。总共检查病毒呈现为阴性40例,检出真菌感染3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最高18株,41.18%,其次是光滑念珠菌10株,22.06%,曲真菌5株,13.23%;A组与B组的血清Cr水平相比,A组治疗后血清Cys-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FR治疗后低于治疗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O_2值上升,PaCO_2值下降,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后A组较B组明显疗效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有所增加,经治疗后的CD~+_3、CD~+_4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_8指标水平降低,CD~+_4/CD~+_8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采用抗生素、化痰、止咳及各种对症支持及少量喷雾化激素,A组治疗后FEV_1、PEF、FEV_1/FVC均高于B组(P<0.05)。结论真菌感染是造成AECOPD加重的重要诱因,且AECOPD加重期阶段真菌感染检出率较高,临床中应该重视AECOPD患者的真菌感染。

    2019年05期 v.24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引用频次:13 ]
  • 血必净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田静;杨爽;宋丹丹;韩晓红;

    目的研究血必净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治疗的74例重症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第三代抗生素、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连续治疗12d后评价综合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脱机成功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影像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7d、12d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86.49%,对照组分别为54.05%、72.93%,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治疗后血清IgM、IgG、IgA水平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脱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7d、12d呼吸机脱机率分别为69.23%,96.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28%、82.76%,(P<0.05)。结论联合血必净治疗能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脱机率。

    2019年05期 v.24 865-868+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引用频次:32 ]
  • 长链非编码RNA SNHG6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及机制的研究

    于露;梁良;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 SNHG6在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检测SNHG6在40例肺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并分析其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及检测SNHG6在肺癌细胞系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经脂质体分别转染SNHG6 siRNA(si-SNHG6)和对照(si-NC)48h后,MTS检测抑制SNHG6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检测抑制SNHG6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抑制SNHG6表达对细胞中cyclinD1、CDK4/6和p16蛋白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SNHG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其高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SNHG6在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其中SPC-A-1细胞中SNHG6的表达最高(P<0.05);转染SNHG6 siRNA后,SPC-A-1细胞增殖抑制、G1期细胞增多、cyclinD1和CDK4/6蛋白的表达减少,p16蛋白的表达增加(P值均<0.05)。结论 SNHG6在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SNHG6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促进细胞的增殖。

    2019年05期 v.24 869-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引用频次:0 ]
  • EGFR及IGF1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刘延梅;马庆;张静;

    目的探究EGFR及IGF-1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90例NSCLC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NSCLC患者的病理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EGFR、IGF-1R在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及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EGFR及IGF-1R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EGFR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IGF-1R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EGFR和IGF-1R在NSCLC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GFR及IGF1R表达水平与NSCLC临川和预后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交叉作用,有望为探索NSCLC临床预后因素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19年05期 v.24 874-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引用频次:6 ]
  • 血清S100B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苏菁;钱海红;李琛;项保利;刘建华;赵建清;支学军;曹亮;温翠玲;

    目的探讨血清S100B对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 2010.1-2016.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CLC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100B的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SCLC患者出现脑转移的情况。分析血清S100B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CLC脑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随访期间有51例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占25.50%。SCLC无脑转移患者血清S100B水平为(1.35±0.02)ng/uL,而SCLC脑转移患者为(2.85±0.11)ng/uL,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S100B的高表达与SCLC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有关(P<0.05)。③SCLC脑转移与淋巴结转移、血清S100B表达水平有关(P<0.05)。结论血清S100B的高表达与SCLC脑转移有关,其或可作为SCLC脑转移的预测因子,未来需要进一步作体内外研究以明确S100B的价值。

    2019年05期 v.24 87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引用频次:5 ]
  • SCNN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雷锐;刘艳;

    目的探讨SCNN1B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的GSE18842、GSE101929和GSE30219等三个数据集为研究对象,比较SCNN1B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SCNN1B基因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采用PROGgenV2在线工具对预后进行验证。最后,运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探究SCNN1B在NSCLC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SCNN1B基因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NN1B基因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组织学分型、T分期和N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表达SCNN1B基因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HR:0.62,95%CI:0.46-0.85;P=0.003)和无复发生存期(HR:0.44,95%CI:0.29-0.65;P<0.001)均优于SCNN1B低表达者,并且PROGgenV2在线工具能进一步验证该结果(P<0.05)。GSEA结果表明SCNN1B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DNA修复、错配修复、同源重组、剪接体、核苷酸剪切修复、蛋白酶体、p53信号通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RNA降解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SCNN1B是NSCLC的一种抑癌基因,高表达SCNN1B基因的NSCLC患者临床预后更好。

    2019年05期 v.24 88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引用频次:3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OXM1基因表达和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周磊;黄思念;姚俊霞;周锋;吴波;孙颖新;谷亮;杜春玲;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OXM1基因表达和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病例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肺癌组织中FOXM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其中的21例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基因突变情况,收集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FOXM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突变与病人临床病理例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共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病例59个,男性45例,女性14例。在所有患者中FOXM1高表达病例29例,占49.2%;低表达30例,占50.8%;在FOXM1高表达患者中,20例分化程度低,占69.0%;低表达患者中12例分化程度低,占40%,有显著性差异(P<0.05);镜下见脉管内浸润患者,高表达组为9例,低表达组为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病人中,有13例检测到FOXM1基因突变,其中9例肺癌标本检测到exon8:c.T1882C:p.S628P突变,其存在率达42.86%(9/21),远高于正常人群(<1%)。结论 FOXM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肿瘤的低分化程度和脉管内侵袭相关,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OXM1突变率显著升高,可能与肺癌发病存在高度相关性。

    2019年05期 v.24 885-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引用频次:3 ]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s耐药后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张藻;李立;杨倩;安泽余;张仲;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术治疗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救治的10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将符合实验设计的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EGFR-TKIs耐药后治疗方式不同,将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即射频消融组(46例)和化疗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射频消融组和化疗组患者患者治疗后客观有效率分别为95.65%(44/46)和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32.61%)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咯血,5例(10.87%)发生胸痛,7例(15.22%)气紧,6例(13.04%)发生气胸。37例(88.10%)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3例(100.00%)患者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消化道反应。射频消融组患者1a、2a、3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83%(22/46)、30.43%(14/46)和17.39%(8/46);化疗组患者1a、2a、3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71%(15/42)、16.67%(7/42)和4.76%(2/42)。两组患者1a、2a、3a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1a、2a、3a总生存率分别为67.39%(31/46)、36.96%(17/46)和17.39%(8/46);化疗组患者1a、2a、3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29%(27/42)、33.33%(14/42)和9.52%(4/42)。两组患者1a、2a、3a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COG评分和肿瘤直径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ECOG评分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COG评分和肿瘤直径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射频消融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s耐药后肿瘤局部进展,提高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2019年05期 v.24 890-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引用频次:8 ]
  • EZH2、EAF2在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长志;司佳亚;陈新胜;

    目的探讨果蝇Zeste基因增强人类同源物(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EZH2)、RNA聚合酶2延长因子相关因子-2(RNA polymeraseⅡelongation factor-associated factor 2,EA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保存的NSCLC组织110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ZH2、EAF2表达。结果 NSCLC组织EZH2阳性表达率为6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EAF2阳性表达率为34.55%,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H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76.32%和86.54%,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EA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5.79%和15.38%,明显低于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EZH2和EAF2表达呈负相关(r_s=-0.531,P<0.05)。结论 EZH2在NSCLC中呈高表达,而EAF2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9年05期 v.24 895-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引用频次:0 ]
  • MicroRNA-145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郭静;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微小RNA145(MicroRNA-145)的表达变化特点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90例NSCLC患者(NSCLC组)、9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roRNA-145水平,并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TNM分期、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MicroRNA-145水平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45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患者的血清MicroRNA-14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年随访,失访9例患者,存活35例患者,2年生存率为38.89%;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发现NSCLC患者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血清MicroRNA-145水平升高对患者延长生存时间不利(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icroRNA-145水平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病理学特征、预后情况关系密切。

    2019年05期 v.24 899-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引用频次:2 ]
  • 肺癌患者CT图像特征与特异性标记物的关联性分析

    帕丽旦·尼亚孜;伊斯拉木江·吐尔逊;刘烁;王佳;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CT图像特征与其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CT图像表现及石蜡切片,分析CT图像特征与Ki-67、CerbB-2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81.21%(87/107),CerB-2阳性表达率为73.83%(79/10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64,P=0.001)。坏死空洞、毛刺征象、深分叶征象与肺癌Ki-67和CerB-2表达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包括CerB-2蛋白(+++)表达(P=0.002)、Ki-67蛋白(+++)表达(P=0.006)、毛刺征象(P=0.036)、深分叶征象(P=0.001)和坏死空洞(P=0.002)。结论肺癌CT图像的某些表现与肺癌组织中Ki-67及CerbB-2阳性表达有关联。

    2019年05期 v.24 902-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引用频次:2 ]
  • 二线联合治疗方案对靶向治疗失败后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刘海德;葛兴萍;付爱芹;王萍;

    目的探讨二线联合治疗方案对靶向治疗失败后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一线靶向治疗失败后晚期肺腺癌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及C组(50例),分别采用培美曲塞单药、阿帕替尼单药及培美曲塞+阿帕替尼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VEGF和MMP-9水平。结果三组患者OR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DCR均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A、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VEGF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A、B组及治疗前(P>0.05);B、C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患者Ⅰ-Ⅱ度手足综合征和异常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消化道反应、蛋白尿及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美曲塞+阿帕替尼二线方案用于靶向治疗失败后晚期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延长生存时间,下调MMP-9和VEGF水平,预防骨髓抑制出现,但较单纯化疗,可能增加手足综合征和异常高血压发生风险。

    2019年05期 v.24 907-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引用频次:7 ]
  • 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

    伊斯拉木江·吐尔逊;帕丽旦·尼亚孜;李元明;王磊;

    目的研究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132例为观察对象。术前7d以及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同时采用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分别测量患者不同肺叶、单侧肺以及全肺的肺容积以及肺密度值等指标水平。分析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扫描所获得的肺容积水平和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此外,分析术前CT肺功能预测值和术后肺功能实测值的相关性。结果右中叶、右上叶、右下叶、左下叶、左上叶的吸气容积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得:各肺叶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气相容积、呼气相容积、肺容积差、吸气相肺密度、呼气相肺密度、肺密度差与患者手术前后的肺总量、残气量、FVC、FEV_1、FEV_1/FVC均存在密切相关(均P<0.05)。不同手术部位术前CT肺功能预测值和术后肺功能实测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最高为0.95。结论双源CT定量成像技术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中的效果较佳,有利于精确评估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肺功能变化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5期 v.24 911-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引用频次:3 ]
  • 两种新辅助治疗方案对ⅢA期EGFR突变肺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宁泽;陈睿;陈柯宏;杨永胜;

    目的探讨化疗和EGFR-TKI新辅助治疗方案对ⅢA期EGFR突变肺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ⅢA期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共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53例)和靶向治疗组(53例),分别采用培美曲塞+铂类和厄洛替尼行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缓解率、组织学评级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生存率。结果靶向治疗组缓解率和组织学评级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炎及甲沟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靶向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化疗组(P<0.05)。结论相较于化疗方案,EGFR-TKI方案用于ⅢA期EGFR突变肺腺癌新辅助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总体疗效,降低消化道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并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

    2019年05期 v.24 915-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引用频次:11 ]
  •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老年肺癌患者VATS术后急性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杨艳;夏广惠;杜成;荣芸;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在老年肺癌患者VATS术后急性低氧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07月至2018年05月入住我院ICU行VATS术后急性低氧血症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HFNC氧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储氧面罩,比较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及治疗结束后2h的心率、呼吸、SPO_2、PH、PaO_2、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进程当中患者舒适度、无创正压通气(NPPV)使用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使用率和ICU入住时间的差别。结果应用HFNC治疗后的6h、12h、24h及结束后较治疗前PH、SPO_2、PaO_2及PaO_2/FiO_2升高,PCO_2及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SPO_2、PH、PaO_2、PaCO_2、PaO_2/Fi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U入住时间为(2.73±0.58)d,对照组为(4.13±1.4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2,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率为13.33%,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在肺癌术后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中应用,舒适性好、耐受性高,可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降低二氧化碳潴留,降低术后老年患者的呼吸机使用率,缩短ICU入住时间。

    2019年05期 v.24 919-92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引用频次:9 ]

短篇论著

  • 荧光定量PCR检测24小时尿沉渣TB-DNA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结核价值分析

    刘佳;唐佩军;王霞芳;

    目的荧光定量PCR检测24小时尿沉渣中TB-DNA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结核的价值分析。方法采集66例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结核病患者的24小时尿液沉渣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沉渣中的TB-DNA,同时对这些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及涂片找抗酸杆菌,各种检验方法检出率进行比对。结果 66例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统结核患者,24小时尿沉渣中查出TB-DNA阳性的检出率为28.78%(19/66),明显高于24小时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6.06%(4/66)(P<0.05),同时高于24小时尿沉渣结核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12.12%(8/66)(P<0.05)。结论荧光PCR定量检测24小时尿沉渣中TB-DNA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泌尿系统结核病的检出率,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两项检验方法,优于24小时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以及分枝杆菌培养法,对早期诊断泌尿系统结核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2019年05期 v.24 923-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引用频次:9 ]
  •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后复发1例伴文献复习

    侯攀;石荟;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以提高对SFT的认识。方法通过本病例及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SFT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胸膜SFT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肿瘤逐渐增大可引起胸闷气急等压迫症状及肺不张表现。在CT上表现为体积较大、边缘清楚的圆形孤立性囊实性混合密度肿块。镜下特点主要表现为细胞密集区及细胞疏松区互相交替分布,胶原纤维丰富,可伴玻璃样变。免疫组化阳性标记包括:CD34、CD99及vimentin和Bcl-2。完整的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是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SFT发病罕见,且病理组织学表现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不完全相关,个别良性肿瘤也可以出现复发,因此术后进行长期密切随访极其重要。

    2019年05期 v.24 926-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引用频次:1 ]
  • 耐药NSCLC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Ang2、VEGF、MMP9水平的影响

    靳璐;何志光;李震;

    目的探讨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Ang2、VEGF、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因接受EGFR-TKI治疗后获得性耐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34例,单药组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给予培美曲塞+吉非替尼治疗,至少接受3个周期的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化疗有效率53.33%,显著高于单药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ng2、VEGF、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ng2、VEGF、MMP9水平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的血清Ang2、VEGF、MMP9水平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化疗过程中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程度较单药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吉非替尼治疗EGFR-TKI治疗后获得性耐药NSCLC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培美曲塞患者,但是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单药更高。

    2019年05期 v.24 930-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引用频次:5 ]
  • 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化疗中的应用

    朱园园;张兰胜;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检测在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正常体检患者40人作为对照组,NSCLCⅢ-Ⅳ期以上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应用微孔滤膜过滤分离及富集细胞,分析其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外周血CTC阳性率在NSCLC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者阳性率为77.5%,后者阳性率为0%。卡方检验提示CTC阳性率在Ⅳ期为90.3%,Ⅲ期为33.3%,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病理分型无关(P>0.05)。化疗结束后随访两年,CTC阳性患者存活率为35.3%,而阴性患者存活率为88.9%,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C是NSCLC患者外周血中重要肿瘤标志物,检测外周血CTC可用于评价NSCLC患者化疗后远期疗效。

    2019年05期 v.24 93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引用频次:3 ]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的相关性分析

    佟飞;李研;张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病情加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4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个人史、mMRC评分、环境因素、居家治疗情况、白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呼吸衰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方式,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血球仪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以EOS百分表>2%为阳性,EOS≤2%为阴性。观察上述资料与患者病情加重的相关性。结果 232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缓解183例,病情加重49例,病情加重率21.12%。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长期居家氧疗不是影响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吸烟、mMRC评分、1年急性发作次数、白蛋白、呼吸衰竭、EOS、居住环境、机械通气、肺部感染、体质量指数是影响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是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30g/L、EOS>2%是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EOS水平与AECOPD病情加重呈负相关,临床可用于AECOPD以后的预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年05期 v.24 936-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引用频次:12 ]
  •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比较

    沈祖波;汪荣;熊新发;

    目的比较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后心排指数变化率(ΔCI)分为有反应组(32例,ΔCI≥15%)和无反应组(28例,ΔCI<15%)。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SVV、CVP、心率(heart rate, HR)、CI、MAP、ITBVI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分析液体复苏前SVV、ITBVI与ΔCI的相关性关系,并对SVV、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予以ROC分析。结果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期间液体总量与无反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心率明显快于无反应组(P<0.05),SVV、CI、ITBVI均明显低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BVI与ΔCI呈负相关性关系(r=-0.447,P=0.032),SVV与ΔCI呈正相关性关系(r=0.771,P=0.007),SVV与ΔCI的相关性比ITBVI与ΔCI的相关性更明显;SVV、ITBVI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V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P值均好于ITBVI。结论 SVV和ITBVI在容量反应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SVV与ITBVI比较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适宜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预测。

    2019年05期 v.24 939-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引用频次:6 ]

综述

  • 单核细胞迁移募集与肺部感染和炎症

    杨珊珊;金寿德;

    <正>感染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发生及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1]。目前普遍认为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在慢阻肺气道炎症启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感染发生后巨噬细胞在气道壁和管腔内大量聚集、激活,释放炎症因子、介导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进而引起组织损伤和肺气肿形成[2][3]。支气管哮喘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介导的以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优势免疫为特征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疾病

    2019年05期 v.24 94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引用频次:0 ]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范文静;李洋;

    <正>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在于多器官血管病变和纤维化。在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中,SSc的死亡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SSc中最重要的两个肺部并发症一个是肺纤维化,它反映了SSc在皮肤和内脏器官中引起的纤维化改变,另一个是肺动脉高压,它反映了SSc中发生的主要增生性血管病变[2]。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

    2019年05期 v.24 946-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引用频次:3 ]
  • 艾拉普林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现状

    李明;徐蕾;李雪飞;胡曼青;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HAP)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艾拉普林(Iclaprim)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对引起HAP的革兰氏阳性病原体,包括

    2019年05期 v.24 950-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引用频次:0 ]
  • 肺栓塞预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崔斯乐;霍建民;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1]。急性肺栓塞可发生猝死,而长期慢性肺栓塞最终可能导致慢性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因其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临床上存在一定漏诊及误诊率。因此,及早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对于筛选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改善预后、降低其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从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两方面,对

    2019年05期 v.24 953-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引用频次:5 ]
  • TDAG8、HMGB1及HIF-1在HPH炎症调控中的作用

    王宏燕;徐喜媛;杨敬平;

    <正>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多种累及心、肺的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病理生理状态。其中,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由于低氧状态引起的PH,可引起严重及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死亡率和长期残疾的风险明显增加[1]。HPH治疗尚缺乏特异性的方法,目前的治疗多具有引起体循环压力改变且副作用较高方法,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HPH主要特

    2019年05期 v.24 957-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引用频次:7 ]

病例报告

  • 成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2例并文献复习

    章秀;蔡后荣;赵婷婷;代静泓;刘寅;曹敏;李燕;

    <正>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以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缺陷导致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为特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该病最显著的特征为血清IgG、IgA水平降低,伴或不伴IgM水平降低[1]。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以及伴发慢性肺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2]。现报道2例因反复肺部感染就诊于呼吸科、确诊为CVID的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呼吸

    2019年05期 v.24 960-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引用频次:2 ]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报告

    梁志俊;姜鲁宁;

    <正>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 CEP)是临床少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确,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的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并电子支气管镜活检检查,最终诊断为CEP。提示对于肺部阴影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完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或行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以避免漏诊或误诊。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并憋喘2月余"入院。平素体健,无胸痛、咯

    2019年05期 v.24 964-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引用频次:2 ]
  • 以指套征为影像表现的支气管异物吸入长期漏诊1例

    李丹叶;周蓉;陈昕;贾玉萍;林江涛;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间断咳嗽、咳痰伴咯血10年,再发10天入院。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诊断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此后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冬春季节易出现,当地医院多次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可好转。10天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咳嗽、咳中等量黄痰,晨起咯少量鲜血,约5-10mL/日,伴发热,最高体温38℃,自服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胸部CT提示左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

    2019年05期 v.24 96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引用频次:1 ]
  • 声带曲霉菌感染伴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例

    朱祥;郭依丹;王蓓娟;

    <正>病例资料患者李XX,女,48岁,因"咳嗽咳痰3月"入院。患者3月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痰,昼夜频率一致,感畏寒发热,自测体温最高38.0℃,有咽痛及声音嘶哑,无胸闷气短,无夜间盗汗,当地社区医院予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1周,效果不佳。01月26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查耳鼻喉镜提示:双侧声带全层见白色角化样突起(图1);胸部CT提示两肺炎症(图2);02月05日至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喉镜取声带肿物病理提示黏膜组织鳞状

    2019年05期 v.24 967-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引用频次:2 ]
  • 多发肋骨隐球菌感染1例

    陆珍芳;

    <正>隐球菌为机遇性致病菌,主要发生在机体抵抗力下降宿主中,如AIDS、长期激素治疗、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常见的感染部位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骨骼受累少见[1-2],本文报道1例因肺部隐球菌感染,病情迁延,致使多发肋骨隐球菌感染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反复胸痛1年余于2017年12月11日入院。既往2年前确诊AIDS ,长期抗病毒治疗。同时期我院确诊隐球菌脓毒血症,十二指肠隐球菌感染,肺部感染

    2019年05期 v.24 969-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引用频次:1 ]

新书介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何权瀛2019观点一书已正式出版发行

    <正>2017年何权瀛教授主编并出版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何权瀛2016观点》一书,出版后颇受好评,荣获2017年中国医界好书——自然科学类书籍奖,不久此书便售罄。近两年来国内外慢阻肺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又有不少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反映这几年相关的新进展和纠正原书中某些缺陷或不妥之处,近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何权瀛2019观点》一书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新书在2016年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

    2019年05期 v.24 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