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中文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
创刊时间:1996年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CN:34-1230/R
国际刊号:ISSN:1009-6663
电  话:0551-65502100
核心期刊,欢迎投稿。
访问量:521801

论著

  • 厄他培南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罗虹;

    目的比较厄他培南与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老年(≥65岁)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厄他培南注射液(商品名怡万之,默沙东公司),每次1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总疗程5天;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商品名拜复乐,拜尔公司)注射液400mg/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总疗程5天。进行治疗前后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厄他培南组40例,治疗有效率为90.0%,细菌清除率为83.3%;莫西沙星组40例,治疗有效率为81.7%,细菌清除率为72.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他培南相比莫西沙星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厄他培南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理想药物。

    2010年10期 v.15 1371-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7 ]
  • 254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聂宜华;郝建;朱有志;

    目的探讨254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254例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周围血常规、血沉和痰细菌培养,用抗生素及其他对症处理,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阻塞性肺炎患者治疗好转后血沉、C-反应蛋白、周围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痰液细菌清除率明显。结论 1治疗阻塞性肺炎祛除病因是关键;2合理选用抗生素抗感染;3化痰或排痰引流;4免疫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

    2010年10期 v.15 1374-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8 ]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吴珺;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等的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后PH,PaO2均有升高,同时PaCO2有下降。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

    2010年10期 v.15 1376-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26 ]
  • 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的临床研究

    尤宜;朱慕云;

    目的研究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完成实验43例,因病情加重退出实验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商品名:思力华)及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及肺功能主要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提高,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

    2010年10期 v.15 1377-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52 ]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之变化

    陈晓凤;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临床疗效的变化。方法选择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6年及2009年分别为33例和42例,阿奇霉素剂量5~10mg/(kg.d),一日一次,第一疗程用5天停3天,第二疗程用3天停3天,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006年有效32例(97.0%),2009年有效33例(78.5%),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临床耐药现象上升明显。

    2010年10期 v.15 1380-1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9 ]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疗效观察

    刘明伟;王忠平;郝丽;林昕;曲艳;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组和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作为对照组,各5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等情况。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再插管率。

    2010年10期 v.15 1381-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5 ]
  • 经气管注入巴曲亭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陈欣;

    目的观察气管内注入巴曲亭治疗气管切开术后的出血。方法 36例ICU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气管内注入巴曲亭治疗组、静脉注射巴曲亭治疗组及经气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观察其对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气管注入巴曲亭组的止血效果明显好于气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组和静脉注射巴曲亭组。结论气管内注入巴曲亭对治疗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出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给药方便,疗效迅速直接。

    2010年10期 v.15 1384-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2 ]
  • BNP对AECOPD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施炜;熊伟;

    目的研究BNP(B型钠尿肽)对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对AECO-PD患者进行BNP检测,用BNP水平预测患者收住ICU(重症监护病房)的需要以及1年内的死亡率。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BNP水平比稳定期明显升高,需要收住ICU治疗的患者BNP水平比无须收住ICU的患者明显升高。多元Cox回归分析BNP能准确地预测患者收住ICU的需要。用ROC曲线评价BNP水平对AECOPD患者短期(1月)和长期(1年)死亡率的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和0.55。结论对于AECOPD患者,BNP能独立预测患者收住ICU的需要,但不能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的死亡率。

    2010年10期 v.15 1386-1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16 ]
  • 前降钙素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张勇;丁晓娟;何东初;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细菌和病毒感染共38例,同时采用免疫发光分析进行检测PCT水平。PCT水平以0.5ng/ml为阳性分界值。结果将各炎症指标绘制ROC曲线,显示PCT≥0.5ng/ml对鉴别细菌感染时较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分别为73%和69%、52%/36%、50%/36%、54%/43%;PCT阳性患者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73%,明显高于PCT阴性患者(P=0.000),而PCT阴性患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69%,明显高于PCT阳性患者(P=0.006),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PCT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体的辅助诊断指标,其水平以0.5ng/ml作为阳性分界值对鉴别肺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0期 v.15 1388-1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7 ]
  • 65例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分析

    呙恒娟;陈宝元;王合荣;董丽霞;曹洁;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呼吸科间质性肺疾病(IL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呼吸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年间共收治ILDs患者6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活动后气短(89.23%),17例肺功能检查DLco均下降,胸部CT可有不同的表现,磨玻璃影(74.55%),网格影(38.18%),蜂窝肺(29.09%),结节影(14.55%),实变影(14.55%),支气管扩张影(27.27%),多以双下肺和胸膜下为著,血气分析以低氧血症(41.27%)为主,P(A-α)O2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为主,肺动脉压力亦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与肺功能特征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2010年10期 v.15 1390-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21 ]
  •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因各种因素导致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生理评分(AP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APACHE)Ⅱ评分较高、循环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胃肠损害(消化道出血)与短期内死亡率升高相关。恶性病及出现APACHEⅡ相关的疾病为独立的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论循环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血气分析)6小时内的相应的指标,合并症的出现、基础疾病的严重性是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致尘肺患者的预测指标。

    2010年10期 v.15 1392-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34 ]
  • 吸氧后PaCO_2诊断老年人Ⅱ型呼吸衰竭

    罗淼;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陈梅晞;佘巍巍;

    目的探讨单用动脉血PaCO2诊断吸氧后Ⅱ型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以吸氧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为依据,373例老年病人分为Ⅱ型呼吸衰竭组和对照组,在吸氧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分析氧合指数和PaCO2对吸氧后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和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氧合指数和PaCO2对Ⅱ型呼吸衰竭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各为0.94,0.93,与吸氧前动脉血气结果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76,0.84);PaCO2和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94)。结论结合临床只用动脉血PaCO2诊断吸氧后Ⅱ型呼吸衰竭有一定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0年10期 v.15 1394-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5 ]
  •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董永强;殷桂林;张晓明;朱水波;纪涛;王荣平;

    目的探讨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适应症。方法 2002年3月~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3名右肺中叶病变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3名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率为63.6%(21/33),其中40岁以上患者恶性比率高达71.4%(20/28)。全组患者中行中叶楔形切除者3例,中叶切除者19例,行中、下或者中、上两叶切除者9例,行中叶袖状切除1例,右侧全肺切除者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肺不张、2例少量胸腔积液。结论右肺中叶病变,有手术指征者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且采用外科治疗安全可靠。

    2010年10期 v.15 1395-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3 ]
  • 低分子肝素钙与氨溴索联合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研究

    薛志军;邱小忠;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氨溴索联合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AE-COPD病人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氨溴索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以及组间临床症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平均住院日、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氨溴索联合吸入治疗AECOPD,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0期 v.15 1397-1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引用频次:6 ]
  • BiPAP通气对煤工尘肺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王楠;袁玲玲;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对煤工尘肺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异常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4例煤工尘肺肺心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和肺功能低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再加Bi-PAP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每天治疗2次,每次持续2~4小时,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通气治疗后PaO2FEV1/FVC6min步行实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心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BiPAP通气能明显改善煤工尘肺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尘肺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0年10期 v.15 1399-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8 ]
  • 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13例诊治分析

    董琳;杨万春;许萍;

    目的对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评价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例13例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肺栓塞患者通过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气分析、双下肢静脉彩超、CTPA最终确诊,误诊率23%,予以抗凝治疗疗效显著。结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提倡抗凝治疗,临床医师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是当务之急。

    2010年10期 v.15 1401-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11 ]
  • 左卡尼汀对COPD缓解期患者Leptin,CRP及IL-6产生的影响

    张宏华;肖芸;邓春燕;彭峰;杨印楼;张维;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瘦素(Leptin),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方法 COPD缓解期患者5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26例,平均年龄(62.52±4.38)岁,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g/支)口服,每周3次;B组25例,平均年龄(63.38±6.47)岁,未予左卡尼汀治疗,总观察时间为8周,C组18例,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生化指标,肺功能,Leptin,CRP及IL-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A、B两组患者研究前后血浆Leptin,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A组治疗前后Leptin,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卡尼汀降低COPD缓解期患者Leptin,CRP及IL-6水平,改善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2010年10期 v.15 1403-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引用频次:14 ]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张昌红;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h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0年10期 v.15 1405-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12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分析

    林强;陈洪;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具有相关性。对50例OSAS患者依是否伴发COPD分为单纯OSAS组和重叠综合征组,分别对其肺功能和睡眠呼吸多导分析资料进性分析。50例中30例为重叠综合征,其夜间与睡眠有关的低氧血症较单纯OSAS患者更为明显。

    2010年10期 v.15 1407-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8 ]
  • 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相关性研究

    姚建华;吴建林;程金霞;张牧城;汪健蕾;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的相关性,以及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85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与CAPS相关系数为0.605(P=0.000);C反应蛋白ROC曲线下面积是0.768,CA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76。结论 C反应蛋白与CAPS有较好的相关性,对预后有一定的判断效果,简单易于使用。

    2010年10期 v.15 1408-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22 ]
  • PDTC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蒋明;王昌明;刘晓黎;梁荣感;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各阶段的肺血流动力学及右心室壁厚度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八个组,分别纳入实验组及药物干预组,每组6只。实验组包括:A、B、C、D。正常对照组(A):正常饲养4周;慢支组(B):于实验第1、14天经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4周后检测;COPD组(C):第1、14天经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熏香烟1h/天,共4周;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D):第1、14天经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熏香烟1h/天,共6周,实验的最后两周在熏香烟的同时,给予18%低氧8h/天。PDTC药物干预组为:A1(空白对照组)、B1(慢支干预组)、C1(COPD干预组)、D1(COPD并肺动脉高压干预组)。动物模型制作同各对应组,从第3周起给各药物干预组腹腔注射PDTC,剂量100mg·kg-1.d-1。A1组从第三周起腹腔注射同PDTC剂量相同的生理盐水。各组测定气道阻力、肺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对肺组织行HE染色,观测气道的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C、D组RVSP、mPAP和RV/LV+S都明显高于A组(P<0.05)。C1、D1组RVSP、mPAP较C组、D组明显降低(P<0.05)。D1组的RV/LV+S值较D组有所降低(P<0.05)。C、D组NF-κB蛋白表达强于A、B组(P<0.05),C1、D1组较实验组C、D组NF-κB蛋白含量下降。结论 COPD早期已出现肺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壁厚度的变化,PDTC干预后可抑制NF-κB蛋白表达,降低早期升高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减轻肺血管的重构,阻止右心室壁厚度的变化。

    2010年10期 v.15 1410-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引用频次:0 ]
  • 支气管扩张患者α_1-AT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清α_1-A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王林升;张国玉;周孟恩;

    目的通过研究支气管扩张患者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编码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血清α1-AT水平及其相关关系,探讨支气管扩张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搜集青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7例,分别为支气管扩张组27例、急性肺炎组30例、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PCR-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检测各试验组α1-AT编码基因的基因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的血清α1-AT含量。结果 1、支气管扩张组与急性肺炎组、健康对照组α1-AT基因均为正常基因型;2、血清α1-AT水平在支气管扩张组急性发作期(1.467±0.123)g/L显著低于急性肺炎组(1.766±0.153)g/L(P<0.01)。支气管扩张组和急性肺炎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0.087g/L)(P<0.01)(表2);3、支气管扩张缓解期(1.344±0.166)g/L较急性期(1.491±0.113)g/L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结论 1、α1-AT基因多态性检测,所有测试者均未见到S和Z基因型,认为所有标本均为MM野生型纯合子。国内支气管扩张患者α1-AT的S和Z基因型少见。国内支气管扩张患者血清α1-AT的相对低水平与其基因多态性无关,其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2、支气管扩张组血清α1-AT水平较急性肺炎组患者低,两者均高于正常人群,说明血清α1-AT的相对低水平与支气管扩张的发病有相关性;3、支气管扩张组缓解期血清α1-A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支气管扩张患者缓解期肺部病变持续存在,应进行相应处理。

    2010年10期 v.15 1414-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12 ]
  • APACHEⅡ和SAPSⅡ评估呼吸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李冬云;聂秀红;杨强;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在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4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SAPSⅡ和APACHEⅡ评分,并计算院内预计病死率(PHM),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Hosmer-Lemeshow拟和优度检验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判断两种评分系统校准度和分辨度。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SAPSⅡ和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SAPSⅡ和APACHEⅡ的AUROCC分别是0.80、0.83,分层研究表明APACHEⅡ-PHM、SAPSⅡ-PHM与实际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鉴别能力均较好,可应用于判断呼吸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2010年10期 v.15 1416-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13 ]
  • 支气管哮喘患者CC16与气道炎症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

    李一禄;黄平;杜秀芳;宋冰;陈济明;李志莹;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CC16与气道炎症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测定血浆中CC16、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水平;用RT-PCR法检测PBMC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哮喘组CC16及IFN-γ分别为(21.96±7.31)ng/ml,(118.73±22.5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88±25.27)ng/ml和(145.53±29.50)pg/ml,(均P<0.01)],哮喘组IL-4(425.22±4.37)pg/ml高于对照组(69.72±10.15)pg/ml,(P<0.01)。2.哮喘组T-betmRNA、T-bet/GATA-3表达水平(0.12±0.01,0.25±0.04)显著低于对照组(0.48±0.12,1.894±0.65)(均P<0.01),GATA-3mRNA表达(0.45±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30±0.08)(P<0.01)。3.CC16与T-betmRNA表达水平、T-bet/GATA-3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2,0.761,均P<0.01);与GATA-3mRNA无明显相关性(r=-0.146,P=0.551)。结论 CC16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并以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为特点。

    2010年10期 v.15 1419-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19 ]
  • 药源性肺炎的诊断与临床特点(1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沈维敏;李向阳;梁红;

    目的探讨药源性肺炎的诊断及其临床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收集16例西药引起的肺炎病例,分析其临床。结果 16例中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11例有肺部基础性疾病。7例有抗生素和生物制剂、9例有化疗药物使用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9例,4例同时并有呼吸困难,无明显症状3例。放射学表现为大片状边缘模糊的磨玻璃阴影9例,沿肺纹理分布的索条状及结节状影7例。血清KL26和SP2D均升高者10例。结论药源性肺炎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并需排除类似表现的非药源性肺炎。

    2010年10期 v.15 1421-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1 ]
  • 经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

    申六女;李凤茹;耿藏缺;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不同效果。方法将我科自发性气胸210例分为两组,其中应用胸腔镜115例为VATS组,同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5例为开胸组。比较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患者的体温,应用镇静剂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除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VATS组手术与开胸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各个方面效果看,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2010年10期 v.15 1423-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10 ]
  • 不同吸入装置应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付杰伟;

    目的调查不同吸入装置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将352例患者分为四组:定量气雾吸入器组(MDI组,A组)、MDI+储雾罐组(B组)、喷射雾化吸入器组(JN组,C组)和干粉吸入器组(DPI组,D组),分别调查当前应用情况并进行两两比较。对A组患者同时调查其年龄、学历、肺功能和所接受的相关医疗干预措施,分析这些因素与应用情况的相关关系。结果 A、B、C、D组正确应用率分别为39%、50%、77%和54%,除B组和D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应用情况与年龄、学历、肺功能及医疗干预强度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在各种吸入装置中JN的应用情况最好,其次为MDI+储雾罐和DPI,MDI最差。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应用吸入装置,尤其对于年老、低学历、肺功能差的患者更应加强医疗干预。

    2010年10期 v.15 1425-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10 ]
  • 急性脑梗死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筛查

    王凤英;金华锋;冯小莉;许佳平;李锐朋;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初步筛查,对配合的40例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检查,并随机抽取40例同期收治的EWW嗜睡自评不符合SAH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做对照,比较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睡眠打鼾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梗死部位与症状。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SAHS者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20%,其中以阻塞型及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居多;45~60岁组患病率最高,占60%;AHI>20者占70%,病变累及脑干或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球麻痹症状者SASH较严重。结论急性脑梗死出现球麻痹者常合并较严重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及上气道周围组织功能异常是引起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因素。

    2010年10期 v.15 1427-1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1 ]
  • 关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副反应分析

    徐玲;陈文萍;丁以燕;徐晓峰;夏春伟;戴宏宇;王毅;权林;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对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反应。方法 41例既往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直到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同时评价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皮疹发生率60.98%;腹泻发生率26.83%,其中一例发生严重间质性肺炎。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但有皮疹、腹泻、肝肾功能损伤、间质性肺炎等副作用。

    2010年10期 v.15 1429-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3 ]
  • 体重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薛兵;赵淑敏;刘领;宿守利;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肺功能均为(COPDⅡ~Ⅳ级)。将BMI<18.5kg/m2分为A组;BMI18.5~23.9kg/m2分为B组;BMI24~27.9kg/m2分为C组。记录三组患者住院时的上臂肌周长、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后复查三组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发现A组患者住院时MAMC,TSF,FEV1,MVV及6MWT明显偏低,治疗后肺功能及6MWT改善不明显。结论低体重指数COPD的患者呼吸肌肌力及耐力下降,导致其通气功能下降,及活动耐力下降;由于骨骼肌的萎缩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

    2010年10期 v.15 1431-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9 ]
  • 血栓标志物vWF、GMP-140、TpP、Hey对肺癌诊断的研究

    张秀芹;倪松石;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肺癌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1.选取30例Ⅰ~Ⅲa期手术患者作为手术组,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vWF、GMP-140、TpP,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Hcy。2.Ⅱ期、Ⅲa期手术病人,取癌旁2cm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寻找微小血栓,比较找到微小血栓的血管根数及相应血液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1.手术组vWF、GMP-140、TpP、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2.Ⅱ期、Ⅲa期手术标本找到微小血栓的血管根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应血液标志物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随着肺癌TNM分期,血液指标逐渐升高,肺内存在的微小血栓数目逐渐增多。2.vWF、GMP-140、TpP、Hcy均可作为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标志物,其中TpP、Hc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2010年10期 v.15 143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6 ]
  • 雌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瑞娟;张建中;王萍;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α、β(ERα、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Max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ERα、ERβ的表达。结果 (1)ERα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ERβ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8%(27/59),在癌旁组织中未见其表达。(2)ERβ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有关,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吸烟状况无关。结论本组资料显示ERβ可能在肺癌,尤其是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10期 v.15 1435-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8 ]
  • NDRG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

    张东成;常淑;毕明宏;

    目的研究NDR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NSCLC组织标本中和2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NDRG1、PTEN的表达,分析NDRG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DRG1在NSCLC、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81%、7.69%,NSCLC中NDRG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NSCLC中NDRG1和PTEN表达呈负相关(rs=-0.381,P<0.05)。结论 NSCLC中存在NDRG1的高表达,与PTEN的低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0年10期 v.15 1437-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引用频次:4 ]
  • 48例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段林;代克龙;王宁浦;赵春菲;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心包积液病人行B超检查,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 48例心包积液病人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症状迅速缓解,可长期保留(4~16天)。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积液置管法简单、安全、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2010年10期 v.15 1439-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2 ]
  • 经纤支镜引导放置支架治疗肿瘤性重度气道狭窄

    唐丹丹;何家富;

    目的评价经纤支镜引导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肿瘤性重度气道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6例肿瘤性重度气道狭窄的患者,经纤支镜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 26例患者均放置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一周后复查纤支镜支架无移位,管腔通畅。结论经纤支镜引导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肿瘤性重度气道狭窄具有有效、安全和简便等优点。

    2010年10期 v.15 1441-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1 ]
  • 双侧同时肺癌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万斌;马红映;邓在春;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例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4例双侧肺癌均为重度吸烟者,以咳嗽伴痰中带血为主,影像学以中央型肺癌及阻塞性肺炎为主,纤支镜下均见双侧支气管内的新生物,病理学主要为鳞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与一般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与一般中央型肺癌相似,惟纤支镜下见双侧支气管内的新生物。

    2010年10期 v.15 1442-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2 ]
  • 肺炎型肺癌10例临床分析

    李建东;孔晓梅;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对10例经病理确诊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胸部X线、支气管镜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肺炎型肺癌的X线表现为渗出性病变,但缺乏肺部感染的常见临床特征,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结论 :肺炎型肺癌胸部X线表现大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但其临床特点、血常规、细菌学检查及对治疗反应不符合一般感染性疾病特征,应积极获取病理诊断。

    2010年10期 v.15 1444-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15 ]
  • 益赛普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中TNF-α的影响

    保鹏涛;赵卫国;戚好文;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的影响,试图寻找一种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益赛普治疗组,每组24只。照射组及治疗组动物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一次,剂量为25Gy。照射后第一周内,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益赛普(5mg·kg-1),共计2次。对照组和照射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1、4、8、和24周处死动物,取部分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另提取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组织中TNF-α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照射组大鼠肺组织血清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并在第4周时达到顶峰(P<0.01,q=5.63,q=6.21);治疗组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第4周时也增加明显,但是与照射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q=4.97q=7.42)。结论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时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放射性肺损伤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益赛普能显著降低它们的水平,并抑制炎症反应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2010年10期 v.15 1446-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5 ]
  • 耐药肺结核80例治疗研究

    段新亚;刘明伟;

    目的观察和分析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80例耐药肺结核病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含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对照组应用含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两组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相同,疗程1年。结果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痰结核菌转阴率治疗组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5%和60.6%;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0.0%和42.6%(P<0.05)。结论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含莫西沙星方案均明显优于含左氧氟沙星方案。

    2010年10期 v.15 1448-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15 ]
  • 7299名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局部强反应及全身反应

    王星;李海;柴志英;高永香;杨英姿;王玉梅;贾瑞梅;陈向东;郝世家;李晓光;

    目的了解当地中学生结核菌素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情况。方法选医院驻地怀来县4所中学初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以试验局部出现水泡、皮疹、双圈、淋巴管炎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作为局部强反应,对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99名中学生出现局部强反应141名,占1.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局部强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有低热反应5名,另有8名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其中3名发生晕厥。结论 (1)中学生PPD试验应重视全身性反应;(2)把局部强反应者列为主要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2010年10期 v.15 1450-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0 ]
  • 北海市实施DOTS项目后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温宇;周流凤;

    目的探讨北海市实施DOTS项目后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因素。方法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北海市2004-2008年实施DOTS项目新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未规则治疗、肺部空洞性病灶、合并其他疾病是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而女性比男性治疗失败的风险小。结论未规则治疗是结核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既往用药不规律是造成耐药的主要原因。老年空洞型涂阳肺结核治疗失败率高,应作为重点管治人群,加强督导管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010年10期 v.15 1452-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5 ]
  • 耐多药肺结核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复敏的治疗疗效分析

    钟爱虹;孙卫红;林勇明;卢筠;廖胜祥;朱金秀;

    目的探讨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INH、RFP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0例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耐多药肺结核对INH、RFP均复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3HRZAKPT/18HRPT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VZPTAKCTM/18VPTCTM化疗方案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1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X线胸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程满3个月痰菌涂片与培养阴转率(32%,28%)分别与对照组(16%,12%)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满疗程痰菌涂片阴转率(48%,40%)、培养阴转率(44%,40%),X线病灶吸收率(68%,64%)和空洞闭合率(24%,28%)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NH、RFP对复敏后的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不比对照组第三线化疗方案[1]的疗效差,而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0年10期 v.15 1454-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11 ]

医技

护理

病例报告

结核病诊治

  • 煤工尘肺结核患者发生低钾血症临床分析

    孔冬青;李雅惠;孟海燕;

    2010年10期 v.15 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0 ]
  • 微卡联合抗痨药物治疗复治涂阳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张纪东;

    目的观察和评估微卡菌苗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菌阳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复治涂阳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为微卡联合力克菲疾、丙硫乙酰胺、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的化疗方案。对照组为力克菲疾、丙硫乙酰胺、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的化疗方案,观察患者痰菌阴转情况、空洞闭合情况、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痰菌转阴时间提前,在疗程结束时痰菌转阴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空洞闭合时间缩短,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微卡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中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联合抗痨药物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效果佳,值得推广。

    2010年10期 v.15 1489-1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17 ]
  •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结核分枝杆菌-PCR及干扰素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施健;周丽荣;孙宝华;王晓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胸水结核分枝杆菌-PCR(TB-PCR)及干扰素(r-IFN)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取壁层胸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同时测定胸水中的TB-PCR、r-IFN。结果胸膜病理结果为干酪样坏死或肉芽肿病变46例,胸水TB-PCR阳性20例,r-IFN>240pg/ml37例,胸膜病理结合胸水TB-PCR、r-IFN诊断结核性胸膜炎52例,较分别单独检查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结合胸水TB-PCR、r-IFN的测定是结核性胸膜炎重要的内科确诊手段。

    2010年10期 v.15 1490-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1 ]
  • 乳糖酸红霉素注入包裹内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张云峰;张玉龙;

    目的观察包裹内注入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效果。方法将22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90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包裹内注入乳糖酸红霉素1.0+5%葡萄糖注射液40ml。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加抽液,包裹内注入异烟肼0.3+A-糜蛋白酶8000u+地塞米松10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结果治疗组包裹吸收消失,胸膜肥厚粘连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包裹内注入乳糖酸红霉素,包裹吸收快,胸膜肥厚分隔粘连通过乳糖酸红霉素药液浸泡能得到有效溶解,软化,脱落。并能通过抽液排出体外,疗效满意。

    2010年10期 v.15 1492-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0 ]
  • 曲阜市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颜丙光;杨百顺;张凡勇;孔淑芳;张岳;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7例复治肺结核的病程、用药史、停药原因及复诊时临床情况、耐药性和合并症等病情,对病例随机分组,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男性患者人口数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年纪越大患病人口构成比越大,77.16%的病人是农民,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注射微卡的治疗组2个月末、8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病灶吸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治肺结核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不规则化疗,化疗督导不善、缺乏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经济困难、耐药率高及身体一般状况差。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卡免疫制剂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2010年10期 v.15 1493-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2 ]
  • 结核菌素强阳性预防性治疗短期效果观察

    王玉春;

    目的单纯结核菌素(简称结素或PPD)强阳性预防性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单纯结素强阳性经3个月预防性治疗后分别于半年、1年、2年后观察PPD复查结果及发病情况。结果单纯结素强阳性经3个月预防性治疗后,半年后结素强阳性率为84.48%,1年后结素强阳性率为69.23%,2年后结素强阳性率为1.47%。结论经预防性治疗后复查PPD,结素反应强度与有、无卡痕无显著性差异,而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青壮年结素反应强度下降明显;预防性治疗能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短期内不会将PPD强阳性降下来,随着时间延长,PPD反应强度逐渐下降,完全降下来需1~2年左右的时间。

    2010年10期 v.15 1495-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5 ]
  • 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李丙喜;

    2010年10期 v.15 1497-1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9 ]

综述

药物

呼吸病研究

  • 肺康复治疗在社区慢阻肺稳定期中的作用

    姚玲;王慧;孙萍;

    目的观察社区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进行肺康复治疗的管理和登记,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肺功能、体重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定,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的所检指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肺康复治疗对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2010年10期 v.15 1464-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9 ]
  • 肺活检确诊肺隐球菌病4例并文献复习

    孙卫红;

    目的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经肺活检病理确诊的4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4~58岁。农民2例(其中1例曾经种蘑菇7年),小商贩和教师各1例。1例8年前因右肺球孢子菌病行右下叶肺切除术。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均阴性。胸部X线和CT检查:4例均为双肺多发斑片状、斑点状、结节或团块状阴影,伴有透亮区3例。诊断及病理:经纤支镜肺活检病理示隐球菌性肉芽肿3例,其中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1例;经皮肺活检病理示隐球菌性肉芽肿1例。治疗和随访:4例患者住院41~119天;经抗真菌治疗6个月,患者症状均缓解或减轻,复查胸部CT示病灶均有吸收好转。结论经纤支镜和经皮肺活检是确诊肺隐球菌病简便、易行、微创的方法。

    2010年10期 v.15 1465-1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1 ]
  • 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临床评价

    王淑兰;

    目的对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9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经验性或者根据培养结果给予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持续静脉用药,观察组开始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病情明显改善后,改为同类抗生素口服,两组总疗程均为10~15天。结果对照组有效率93.75%与观察组的90.6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3.23±3.56)天长于观察组的(7.34±2.34)天(P<0.05);对照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不良事件17.70%高于观察组的4.17%(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满意,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具有可行性,注意掌握适应症及适用时机。

    2010年10期 v.15 1467-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8 ]
  • 重症手足口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

    尹丽霞;

    目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重症手足口病是一组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其重症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需早期机械通气治疗。为降低院内感染率、降低死亡率、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现将我院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抢救过程中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2010年10期 v.15 1468-1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5 ]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患儿的预防作用

    王留彬;陈菲;刘宇;

    2010年10期 v.15 1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8 ]
  • 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5例临床分析

    胡国启;张学武;李春玉;段振乾;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以发热伴进行呼吸困难、紫绀等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影像学改变以双肺呈弥漫性渗出性病变或网格状改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为主;还可见肺部局限性渗出性病变、胸腔积液等。结论结合HIV感染病史,加强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的认识、及时的诊断性治疗是正确诊断的主要措施。复方新诺明治疗艾滋病合併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安全有特效。

    2010年10期 v.15 1471-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10 ]
  • 上叶肺炎24例临床分析

    温建水;张艳娜;王会阁;温跃培;

    2010年10期 v.15 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0 ]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治疗49例胸腔积液体会

    朱艳;胡长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方法对住院98例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即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组n=49例),对照组(即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积液n=49例),对两组患者穿刺次数、胸水吸收时间、相关费用、不良反应、住院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穿刺次数少,胸水减少快,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费用消耗少。结论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安全效果好。

    2010年10期 v.15 1474-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12 ]
  • 伊曲康唑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黄峥慧;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三组分别于用药后7天和14天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19.30%;B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36.36%;C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67.86%,A与B、B与C及A与C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优于氟康唑,且使用安全。

    2010年10期 v.15 1475-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2 ]
  • 小儿脓胸102例临床诊治分析

    冯彩婷;

    目的探讨小儿脓胸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病史长短、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单纯胸穿2例,胸腔闭式引流20例,病灶清除、胸膜纤维板剥脱术80例,合并肺叶切除3例。其中腋下小切口36例,胸腔镜手术2例。结果 102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仍有轻度胸廓塌陷及轻度脊柱侧弯外,余均效果满意。结论小儿脓胸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一般均能治愈。小儿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小儿脓胸治疗的发展趋势。

    2010年10期 v.15 1477-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13 ]
  • 以胸闷为主要表现的肺栓塞2例报告及诊治现状探讨

    张英为;邱玉英;曹孟淑;丁晶晶;庄谊;张德平;

    2010年10期 v.15 1478-1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引用频次:2 ]
  • 67例COPD患者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临床分析

    高媛;秦军;

    2010年10期 v.15 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2 ]
  • 经气管镜介入药物灌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6例疗效观察

    来力伟;刘政;秦静;林红飞;

    2010年10期 v.15 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1 ]
  • COPD缓解期家庭氧疗的效果观察

    施萍;金爱平;张骅;

    目的探讨慢阻肺(COPD)患者家庭氧疗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60例COPD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按规定吸氧,能坚持每天>15小时吸氧患者,住院次数及天数明显减少。结论进行家庭氧疗是减少COPD患者住院次数和改善COPD预后的主要手段。

    2010年10期 v.15 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9 ]
  • COPD患者低氧适应探讨

    张明生;王印林;付德峰;于小雪;张海生;

    2010年10期 v.15 1483-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0 ]
  •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应用研究

    庄志方;蒋一雅;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的36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情况变化。结果 36例中有29例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2010年10期 v.15 1484-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0 ]
  • 麻醉诱导下机械通气成功救治10例重症哮喘的体会

    何莲;胡克;

    目的总结麻醉诱导下机械通气救治重症哮喘的成功经验。方法对10例联合镇静剂,肌松剂行机械通气的重症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意识转清,缺氧及CO2潴留迅速改善,1周内全部撤机。半月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麻醉诱导下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有效方法。

    2010年10期 v.15 1485-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6 ]
  • 32例急性氨气中毒患者肺部表现及临床分析

    刘海清;韩明锋;冉献贵;时靖峰;邓侠;

    目的总结32例氨气中毒患者的肺部病变特点,探讨其治疗对策。方法对32例急性氨气中毒患者的胸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血气分析特点、诊疗措施及病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胸片、血气分析检查更能全面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肺水肿。无死亡病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分级、治疗及预后提供更有力依据。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2010年10期 v.15 1487-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8 ]

肿瘤诊治

  • 纤支镜介导治疗气道内病变6例分析

    王敬萍;丁卫民;胡瑛;王文杰;张建英;傅瑜;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导下治疗气管内病变的疗效。方法纤支镜介导下对6例气道内病变(肺中分化鳞癌,支气管结核,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纤维上皮样息肉,气管神经鞘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安全性等。结果经纤支镜介导治疗的气道内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纤支镜介导的治疗对于气道内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必要时采取联合治疗方式(冷冻疗法+局部注药、电灼+冷冻、局部注药+球囊扩张等)。

    2010年10期 v.15 1499+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3 ]
  • 肺癌患者血浆及呼出气冷凝液中ET-1及IL-6的水平

    孙旺远;卢永军;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和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以了解ET-1及IL-6在肺癌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分别对健康受试者及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6和12月进行血液和EBC中ET-1、IL-6水平的检测。结果 (1)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和EBC中ET-1、IL-6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和EBC中ET-1、IL-6的含量与治疗后2、6和12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C中ET-1、IL-6含量的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作用。

    2010年10期 v.15 150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5 ]

误诊分析

医教改革